“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继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2024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对其进行了丰富与拓展。
“这表明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成为中国式发展的新理论新动能,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NSE50季度论坛2024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暨《新质生产力》新书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如是告诉《》记者。
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十个视角
新质生产力与过去所讲的生产力有何不同?贾康表示,新质生产力更聚焦质变与质量。在《新质生产力》一书中,贾康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全面、深入地进一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包括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与科学技术创新、与组织方式创新、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与绿色发展、与“数实融合”、与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发展格局、与新型举国体制、与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
这十个视角丰富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其中有几个观点值得关注。
一是组织方式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行之路。该书认为,在生产工艺不断升级、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除了硬科技要素外,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已经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全球来看,那些通过新型的项目管理机制和团队协作方式创新,以及积极引进新型生产管理工具的企业,其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往往居于领先地位,这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关注硬实力,也要注重软基础。
二是完整的产业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供应链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血脉。该书提到,在全球各经济体中,中国具有最整齐、规模最大、最为完备的工业供应链与全产业链体系,“新基建”支持新、老基建相互呼应的产业集群升级发展,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而在当代经济体系中,供应链已经成为连接产品制造全过程的重要纽带。围绕供应链开展的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和心脏,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也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构建一条高效、灵活、协同的供应链,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是“数实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升级创新的主潮流。该书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的跃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先进服务业等领域的“数实融合”——即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以及其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形成的质变。数字经济头部平台企业的前沿创新也将带动“专精特新”集群和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使“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数实融合”成为创新的主潮流。
四是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贾康表示,新型举国体制彰显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独特形式,是新型生产关系的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资源配置、创新主体、支撑载体上的协同创新作用。我国超大规模人口所支撑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应的是十分独特的“巨国模型”,这是我国经济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有中国自身的诸多特点,也有现代化普遍共性的特点。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新质生产力与这三者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新质生产力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此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表述该如何理解?
“此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质生产力最新表述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贾康告诉记者,在一些关于基本逻辑关系、认识框架探讨的基础上,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要更多地务实:即要结合三中全会的精神,以“钉钉子”式务实的举措,推进改革,解放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一书提到,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起主导作用,重点关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九大未来产业,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经济。
贾康认为,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代表了当前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它们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更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力量。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和传播,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控。智能化技术,使设备、系统具备自主学习、决策和优化能力,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两种技术的结合,重塑了生产方式,使得新质生产力具备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为生产力的提升和跃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与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贾康说。
该书提到,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是保持我国全球竞争优势,保持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持续繁荣的必要条件。从理论上看,新质生产力将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劲的推动力,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从实践层面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那么,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一定是要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各个具体场景中因地制宜,可以广义理解为各个地方政府辖区、各个特定领域、各个企业主体的赛道上,都要有‘定制化解决方案’,也就是顺应供给侧规律性的要求,创新发展是要因地制宜定制化。”贾康进一步表示,在改革发展中,特定的定制化方案的形成与动态优化十大股票配资平台APP,实际上也是一种持续的考验。“因为没有那种拿来一套就解决问题的蓝图和既成方案,必须调动一切潜力,既作出自己努力使理论结合实际的深入思索,又注意吸收一切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形成一个尽可能高水平的、定制化的、因地制宜概念下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行方案。”